太平山之旅〜見晴懷古步道

見晴懷古步道是台灣唯一入選全球最美28條小路,昔日太平山森林鐵道變絕美步道。

 

氣候

地區約為海拔1950公尺,受海拔高度影響終年比平地低12℃~15℃,日夜溫差大。

夏日涼爽,冬季寒流來襲則會降雪,山區多雲霧開車要小心,登山宜早。

原始森林步道

森林天然原始,紅檜肅立幾世紀於此,臺灣杜鵑虯髯其間,越往上則扁柏相繼出現。

階梯兩旁的紫葉槭搶眼。

 

生態

步道座落水氣濃重的蓊鬱山林,有常青的扁柏、嗜溼的紅檜林、各種蕨類與苔蘚,

以及潮溼森林中特有的二代木奇觀

帝雉:習慣在晨昏霧裡或細雨時分出來覓食,

一襲寶藍衣裳搭配上黑白相間的長長尾羽,優雅高貴,因此有「迷霧王者」的美譽。

見晴懷古步道係由太平山「見晴線運材軌道」部分路段整建而成,

入口處位於太平山宜專一線23公里處,在雨後乍晴之際可遠眺蘭陽平原,

及奇峰崢嶸的聖稜線;午后常有瑰麗如詩的雲海,有時久陷白茫茫的霧中,

反而湧起渴望見晴的心情,此乃「見晴」地名之由來。

見晴線運材軌道,沿途保留鐵道、木馬、台車輪軸、工寮遺跡等歷史痕跡。

 

林業文化

太平山、阿里山、八仙山為臺灣的三大林場。

太平山

整片山林的參天巨木,以檜木的比例最高,甚至可稱是台灣森林資源的精華。

昔日行獵山林的泰雅人,將多望溪發源地的加羅山一帶狩獵區域稱為「眠腦」,

意思是一片森林茂密的地方和蓊鬱的綠,有一種像詩一樣,無窮無盡的意境;

1915年,日本人據此譯為太平山,而這個安穩遼闊的新名字,則有期許國運昌隆、欣欣向榮的意涵。

年平均溫度在13℃左右,全年平均濕度在85%以上,總是霧雨繚繞,非常適合林木生長,

因此成為紅檜、扁柏、鐵杉、巒大杉、台灣杉等珍貴林木的搖籃。

於1945年後由台灣省林產管理局太平山林場接收,成為大元山分場。

太平山與大元山兩個生產地大致以翠峰湖為界,兩個林場為不同的出入口,

大元山之生產才從古魯出口,由平地線的公路來運輸,直至1974年直營伐木事業結束。

阿里山

為台灣三大林場之一,1895年起,日本政府開始有計畫的發展林業,

並於1896年發現阿里山地區有完整的檜木森林,因此在1911年起,

陸續完成嘉義至二萬平間、二萬平至阿里山間的鐵路線,正式開啟了阿里山地區的伐木產業。

阿里山的伐木歷史持續了30年後,已造成原始檜木林的砍伐殆盡。

八仙山

始於民國3年。由日據總督府殖產局指令阿里山作業所先行調查測量,

當時計畫伐區,林相優美,產高級紅檜、扁柏、肖楠等針葉樹一級木,

二級木有鐵杉、冷杉、松類甚多,闊葉樹則有烏心石、樟樹、楠木等。

民國5年冬,營林局於佳保臺設置八仙山出張所。

民國9年營林局降格為營林所,民國15年八仙山出張所改為營林所台中出張所,

佳保臺出張所改設八仙山派出所。

民國31年,日軍因太平洋戰爭而將八仙山伐木事業移轉與臺灣拓殖株式會社,

成為官商合營,八仙山派出所則改稱該會社八仙山伐木事務所。

自民國4年木材生產開始,至民國34年台灣光復,

總計砍伐面積3,622公頃,伐木材積1,150,233立方公尺。

1000IMG_5847.JPG

1001IMG_5920.JPG

1003.JPG

1006IMG_5852.JPG

1007IMG_5854.JPG

1011IMG_5863.JPG

1012IMG_5864.JPG

1013IMG_5865.JPG

1014IMG_5866.JPG

1015IMG_5870.JPG

1016IMG_5871.JPG

1017IMG_5872.JPG

1018IMG_5874.JPG

1019IMG_5876.JPG

1020IMG_5877.JPG

1021IMG_5878.JPG

1022IMG_5879.JPG

1023IMG_5880.JPG

1024IMG_5883.JPG

1025.JPG

1026IMG_5890.JPG

1027IMG_5892.JPG

1028IMG_5893.JPG

1029IMG_5896.JPG

1030IMG_5897.JPG

1031IMG_5898.JPG

1032IMG_5900.JPG

1036IMG_5911.JPG

1038IMG_5914.JPG

1039.jpg

1039IMG_5925.JPG

1040IMG_5929.JPG

1041IMG_5931.JPG

1042IMG_5936.JPG

1043IMG_5938.JPG

1046IMG_5945.JPG

1047IMG_5947.JPG

1048IMG_5948.JPG

1049IMG_594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羊仔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