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3004.JPG 左張益隆右林文嶽 

 

003002.JPG 洪三雄賢伉儷 

 

IMG_1142.JPG 李壯源賢伉儷 

 

003011.JPG 何志隆賢伉儷 

 

采采榮木 于茲託根  四十無聞 斯不足畏

 

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 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

 

以怡余情 說彼平生  揮茲一觴 陶然自樂

 

有客有客 放歡一遇 既醉還休 實欣心期 《陶淵明詩集》

 

003023.JPG  在蓮想白河陶坊大合影

 

何帥哥(何志隆子)疑惑聞道:當初如何規劃此基地建構藍圖?

 

0029IMG_0265.JPG  

文嶽大師道:沒有藍圖,隨心而起,隨緣而建。

 

是從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論覺醒,是從道家思想和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都顯示出它可能會是屬於未來高文化、高理性人類的一種哲學選擇。

 

道家思想仍然有它的獨立的源頭,具有軸心的性質。第一,道家思想具有獨立的、

 

新的理論主題。

 

思想體系中有三個最基本的範疇:“仁”、“禮”、“天命”

 

“仁”是自我道德品性修養,“禮”是倫理的、政治的行為規範,“天命”

 

是指即使是最好的自我修養,最努力的規範踐履也改變不了的某種外在的客觀必然性。

 

道家思想中的兩個基本範疇是“氣”與“道”,

 

這兩個範疇構成了道家思想的形下(有形)、形上(無形)兩個理論層面。

 

處於這樣理論結構中的道家,則是從人的自然的方面、人在自然中的處境來觀察、

 

解決人的問題。

 

道家思想的理論主題可以說是喚醒人對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人的自然處境的自覺,

 

呼喚人歸向自己的真正的根源,歸向自然,“複歸於朴”(28章),

 

“與道徘徊”(《盜蹠》)。

 

然而道家對自然的發現,它的“氣”、“道”等思想觀念的形成,

 

是起源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起源於對當時手工勞動者的生活和

 

生產經驗的某種理論昇華。例如,《莊子》一書更是博物志,

 

莊子思想正是從那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的自然事物和生產、生活經驗中導引出來、

 

生長出來。

 

道家認為,“通天下一氣耳”,人如同萬物,也是“氣之聚”(《莊子•知北遊》),

 

人的根本,人的所有只是內涵為“氣之聚”的生命,社會生活中的諸如倫理道德、

 

工藝技巧等一切文化內容,對人來說都是多餘的“駢枝”、“贅疣”。

 

道家有極為豐富而廣泛的生活智慧,但是道家不是用這些智慧將社會的文明吸收、

 

融進自己的生命,使生命的內涵更豐富、更光彩,而是運用這些高超的智慧,

 

極其理性地、超理性地(不是非理性)使生命從文明的膠纏中超脫出來,

 

避免受其浸染,受其干擾,實現生命的寧靜而長久。

       

總之,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論覺醒,其在中國歷史上哲學思潮的發展演變和

 

人們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及在現代所獲得的確認,都使我們可以這樣判定:

 

道家思想會是高文化、高理性人類的一種哲學選擇。

 

 

掃描0006.JPG 掃描0007.JPG

 

 

 

0038IMG_0409.JPG 今年年初未送往大陸時拍攝

 

0039IMG_0411.JPG 北京博物館永久收藏 

            

志隆大師開腔:什麼叫做緣分呢?相知相惜?平平淡淡?我想,只有真正努力的人,

 

才能遇上好緣分。這一路走來,很多的包容、安慰、關心......

 

是翡翠青瓷仙子所給的使命。

 

因為翡翠青瓷仙子這樣的喜愛我,是心作佛引我認識了李壯源與洪三雄兩位董事長,

 

只是以單純的觀點對待人生,反而有深切真實感,如此豈不就能窺見其人的真實人品了嗎?

 

惟其投向天地自然之懷抱而不疑的人,才是最最尊貴的人。

 

塵世俗人因為顧左瞻右惘然失措,那樣自我迷失而又執迷不悟的人。 

 

老子道德經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知足、玄德之人為上品。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纍纍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飉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休息一下 由東道主林文嶽提議賞蓮趣

 

003024.JPG

  

 

18951436_1347737311941986_2593916931428486707_n.jpg  

 

18951518_1347737661941951_1981900529703067794_n.jpg 右台南市政府參議張益隆

 

左蔡克信 曾任馬偕醫院內科主任 台灣省攝影博學會士 英國皇家攝影博學士

 

現任蔡克信調音研究社社長

 

 

 

18953017_1347737485275302_14580920826991231_n.jpg

 

18954725_1347737235275327_1959257296644311490_o.jpg   

 

18954935_1347737478608636_7829090062881963069_o.jpg 

18954958_1347737561941961_827225998320208146_o.jpg 

18954994_1347737268608657_7839944958245199260_o.jpg 

18955040_1347737171942000_8422446280292355192_o.jpg 

19023371_1347737575275293_829933034128901431_o.jpg 

19025008_1347737655275285_8576393536925483961_o.jpg 

19025159_1347737488608635_1505943538723885508_o.jpg 

19055122_1347737578608626_1887341690810500360_o.jpg 

19055180_1347737418608642_376268130141877451_o.jpg

19055823_1347737231941994_3604454650117341702_o.jpg 

19059835_1347737315275319_9049732879803175762_n.jpg 

19092754_1347737401941977_3719970051062537714_o.jpg 

19095309_1347737598608624_7473766655058372044_o.jpg 

19105818_1347737175275333_3793542938962600156_n.jpg 

19105900_1347737221941995_3159806108221932929_n.jpg 

19113554_1347737345275316_8615840864158531251_n.jpg 

19113720_1347737395275311_3433928587613636721_n.jpg 

19143917_1347737178608666_2206020589999242119_o.jpg  

 

IMG_1125.JPG

 

IMG_1133.JPG 淡定人生的國票洪董與中華生技李董 

 

洪董釋懷:別人都會遇到貴人,但我就偏偏遇到「鬼人」,別人老是抽到「時鐘」,

 

我則老是中到「火柴盒」,

 

奇怪得很,命運就是差很大咧!是對某種人所無法逾越、克服的必然性的自覺,

 

承認它的存在,但不屈服於它的存在;人不能改變命運,但是對儒家來說,

 

任何遭際也不能改變他以倫理道德規範為準則和以踐履倫理道德為中心的人生實踐。

 

從人生哲學的角度看,道家的“道”是指生活智慧(即“德”),“處眾人之所惡”,

 

“功遂身退”皆是“道”的表現(8章、9章);“道”也是指最高的精神境界,

 

莊子》中在描述了具有最高精神境界的理想人格(“真人”、“至人”、“神人”等)

 

的許多具體表現後說,“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大宗師》),

 

“苟得於道,無自而不可”(《天運》),換言之,這是一種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老子》、《莊子》對“道”的這些論述,表明道家思想中的“道”

 

雖然是一種無形的“實在”(“形上”),但並不具有超越的性質,

 

它就存在於一切有形之物之中(“形下”);

 

它雖然具有非人的視、聽、言語所能把握的超驗性質,

 

但卻是人通過超理性(“體道”)可能達到的一種精神境界。 

  

002IMG_0463.JPG     

李董話說:人世是一個有苦難的生存環境,每個人生平都會遭遇暫時的逆境處境或

 

終生的逆境命運,逆境自然會帶來巨大的心理擾動和精神痛苦。

 

中國歷史上,儒家和道家於逆境中有不同的平衡心境的方式。

 

孟子說:“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

 

達則兼利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處於逆境中的儒家,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倫理道德踐履,而只是收縮了他的道德實踐範圍。

 

充分的道德自覺使儒家能在任何逆境中獲得一種寧靜,一種安身立命。

 

 

003010.JPG藝源塘李政道董事長

 

談到這裡想到李宸逵老師提起一名鋼琴大師的一首曲目:

 

John Cage 4:33 點擊連結影片

 

順便拿出來供大家參考極致美聲是幾近無聲沒有音樂的音樂無聲勝有聲

 

 

003001.JPG

 

003003.JPG

 

003005.JPG 

 

003008.JPG 

 

003012.JPG 

 

003013.JPG

 

IMG_1121.JPG  

 

 

003017.JPG 003018.JPG 003019.JPG 003020.JPG 003021.JPG 003022.JPG  

這幾件將在本月底於北京翡翠青瓷論壇發表 

 

今天大家一起談道說白,不久之後林文嶽大師將出版一本關嶺青白河白四十年猶入門,我們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羊仔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