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高堡(Vyšehrad),是一座位於捷克的城堡,建立於10世紀,坐落於伏爾塔瓦河邊的山丘上。
城堡裡面有聖伯多祿與保祿聖殿,以及高堡公墓,長眠著許多捷克歷史上的知名人物。
安息在聖地的包括新藝術名畫家慕夏、文學家卡夫卡以及國民樂派音樂大師史麥塔納與德伏札克。
高堡是布拉格城市的發祥地,有著高貴的公主與英俊的農夫相愛的美麗傳說;
它高踞在山崖上,居高臨下,成為俯瞰布拉格全城美景的觀景台。
史麥塔納(捷克語:Bedřich Smetana 捷克語發音:[ˈbɛdr̝ɪx ˈsmɛtana],
1824年3月2日-1884年5月12日),
生於波希米亞利托米什爾,卒於布拉格,捷克作曲家。
他的音樂成功發揚了捷克民族文化,和捷克的獨立密不可分,因此被譽為捷克音樂之父。
在國際間他以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最具代表性;
包括交響詩組曲《我的祖國》細膩地演繹了捷克的歷史、傳說故事和景緻,
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我的一生》。
他受到布拉格音樂學院約翰·腓特烈·傑濤 (1806–1868)的鼓勵和幫助,在約瑟夫·博施 (1794–1864)門下學習。
博施、傑濤、史麥塔納和音樂史家奧古斯特·威廉·安玻斯 (1816–1876)組成一個音樂愛國小組,
他們以新浪漫音樂–如華格納–為其創作理念的起點。
1856年他因為政治原因離開了自己的祖國,到瑞典哥德堡成為當地愛樂協會
(瑞典語:Harmoniska Sällskapet)的指揮。
當奧地利的專制制度有所放緩之後,他於1861年返回布拉格,並且不知疲倦的投入到捷克音樂的發展中去。
史麥塔納之墓碑
史麥塔納從1863年至1865年間是歌唱協會Hlahol的指導,1864到1869年捷克愛樂音樂會的指揮,
1864年到1865年是Národní listy報的音樂評論員,1863到1870年是「藝術討論」音樂部的主席,
1866年到1874年繼卡爾·康扎克後擔任捷克臨時劇院的樂隊長(捷克語:Kapelník)。
1874年史麥塔納病重,並且失聰,這使得他淡出了公眾。
但失聰並沒有讓作為作曲家的史麥塔納停下來,他患有嚴重的耳鳴。
臨終前不久,精疲力盡的史麥塔納甚至被送到去精神疾病診所,1884年5月12日他在診所逝世。
他的遺體被安葬於此
安東寧·利奧波德·德弗札克(捷克語: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生於布拉格
(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現屬於捷克)附近的內拉霍奇夫斯鎮伏爾塔瓦河旁的磨房內,
卒於布拉格,是捷克民族樂派作曲家。
捷克國民樂派代表作曲家,將大量波希米亞當地歌謠加入作品
> 善於用傳統交響樂的方式,完整的再現一個民族的特色
> 出生肉販家庭,後自學作曲並獲取獎學金而嶄露頭角
> 遠赴美國擔任紐約音樂院院長,並開始了“新世界”的音樂發展
> 曲風旋律線明確、優美,充滿著對於大自然及祖國的愛
> 改編自其弦樂四重奏第五號作品
> 德佛札克四首浪漫小品中最知名的一首
> 弦律飄渺、空靈,為小提琴浪漫曲目中的重要曲目
> 在德佛札克的鄉間小屋”維索卡公寓”所創作,為其赴美前最著名的創作
> 描繪出波西尼亞鄉間的田園風光及民情
> 因出版社的關係而多了個副標題”英吉利“
> 四個樂章分別描繪: 鄉間博覽會、田園風光、民俗舞會、狂歡節
> 德佛札克旅居美國的代表性創作,迄今最受歡迎的交響曲目,並在阿波羅11號任務時被帶上月球
> 使用印地安傳說故事及黑人靈歌為創作內容
> 海華沙之歌”The Song of Hiawatha”
> 德佛札克自評: 此曲不但有美國精神,還有波希米亞民族主義的色彩,更有懷念波希米亞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