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心柳杉看台灣的林業
柳杉是日本的特有種。日本柳杉是一種高大的常綠喬木,最高可達70米及4米闊,
紅棕色的樹皮上有垂直條紋。日本柳杉廣泛種植於廟宇及神社內,而且有為數甚多的參天巨木。
日本柳杉的木材擁有清香的氣味、紅棕的顏色及輕而強狀的特性,
而且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及能抵抗腐壞。因此,在日本式的建築及室內設計等均有廣泛應用。
台灣引進柳杉的歷史:
明治43年(1909年)西川末三引進吉野柳杉來台播種,2年後(1911年)正式栽植,
種植了十年之後,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吉田正男進行調查,
結果發現其生長的高度、直徑竟比日本原產地高出二倍以上,
這個成功的經驗,促使台灣演習林、阿里山等地陸續種植柳杉。
從黑心柳杉看台灣的林業:
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D.Don)在日本的分布,北從本州的青森縣(北緯40°42'),
南到九州屋久島(北緯30°15'),而奈良縣吉野林業的中心地川上村,
人工種植柳杉已有五百年的歷史(1501~3),吉野柳杉的特性即是「黑心」,
這種黑色心材的柳杉,日本傳統上將其作為貯酒的容器用材,稱為「樽木」。
柳杉黑心的原因至今未明,有人推測是因生長環境溼度高才會變黑色,
因為吉野柳杉心材部分含水率是200%,而紅心的秋田柳杉卻只有100%。
而最近的研究則說是遺傳的因素,然而這樣的推測在日本至今尚未有定論。
按日本天然分佈的柳杉,概可分為黑心系及紅心系,
此隨便翻開有關柳杉的書籍即可知道,更何況絕大多數的木材均有邊、心材之分,
此乃為林學的ABC,一般使用的木材多為心材,不論檜木、烏心石或櫸木之邊材都沒人要。
也就是說柳杉黑心其實不是病,只能說是一種品種的特徵。
我們可以看出遺傳性黑心的柳杉和因傳染病、蟲害所引發的黑心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
前者心材部分呈形狀整齊、色彩均勺的圓形黑心,
而得病的柳杉則呈現不規則形狀,色彩深淺不同的黑心。
因此,林務局聲稱台灣引進的柳杉得了黑心病,
或謂除樹皮外砍下來的木材應是表裡一致,完全是一派胡言。
完全失敗的柳杉造林:
臺灣陸續大規模種植柳杉,然而隨後從業人員發現問題重重:
柳杉快速生長的時間不過15年,在20年前後即進入衰老期;
同時柳杉對抗天敵的能力差,松鼠喜歡啃食其略帶甜味的樹皮,導致大量死亡,
溪頭的紅頭柳杉,就是大量枯死的例子,更由於單一樹種的造林,使得問題更加嚴重。
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後,未檢討柳杉造林是否恰當,仍延續柳杉的造林政策,
而由於柳杉結實率非常低,因此在80年代前,種子都是從日本進口,
最高峰時每年需從日本進口六萬公升的種子。至今柳杉仍無法在台灣的野地自行繁衍,
如果沒有人為種植,柳杉最終將在台灣消失。
也就是說,九十二年來的柳杉造林,已證實是完全失敗。
讓這些異鄉客自然老死吧!因此,請林業單位饒了這些可憐的異鄉客吧!
林業政策、單位需要全面檢討
林業單位號稱全國林地面積有2,102,400公頃,占全台面積58.53%,
這麼龐大的國土,按理說需要非常專業、負責任的政府機關來進行管理。
然而從柳杉的例子,我們看到了林務單位無能接續日治時代森林經營的珍貴遺產,
以此經驗發展台灣的林業以及森林保護制度,數十年來,由於伐木的龐大利益,
以「內、外界」進行伐木標售,伐木後再輔以「路邊造林」,
伐木高峰期的真砍樹、假造林等官商勾結、林務弊端泛濫,幾至路人皆知;
而林官、學閥主張的森林唯用論,幾乎完全摧毀了台灣珍貴的本命土─中低海拔的原始森林,
鑄下今日國土危脆、土石橫流的根源。
至於國人所仰賴的學者、官員,則多數競相進入權力的傾輒,從不認真、誠懇的進行學術研究,
造成今日台灣林業界是非不分,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傳統,讓國家的永續基業墮入無底深淵。
這次的黑心柳杉事件,是標準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這和林業界編造之「檜木林不進行枯立倒木整理,會滅絕。」
「台灣的闊葉林是無用的雜木林,需改造為高價值的人工林」等論調,
都是延續著林業單位「先決定要砍樹,再找理由」,一脈相傳的傳統。
試問,全國有一半以上的土地是交給這樣林業單位管理,政府放心嗎?人民放心嗎?
資訊來源: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檜木的種類
我們常說的檜木,在分類上屬於裸子植物,柏科裡面的檜木屬。
全世界大約只有六種,台灣就有 紅檜 和 扁柏 兩種,其中紅檜更是台灣才有的特有種。
扁柏跟紅檜在台灣泛稱為「台灣檜」或「Hinoki」,而二者之間無論在外型或生長環境均有不同。
台灣扁柏
高度:平均 30 ~40 公尺
葉子的外型:扁柏的邊葉比較鈍,扁柏的葉子摸起來的感覺比較軟。
扁柏的針狀葉大概長一小段,後面就變成所謂的麟狀葉,像鱗片一樣的葉子。
樹皮的觸感及形狀:台灣扁柏的樹皮較厚,俗稱「厚殼仔」
俗稱:厚殼仔、黃檜、Hinoki (日本名)
樹型:樹幹通直
樹皮:幹皮灰紅色,縱淺裂,長片條狀剝落,有時具方形鱗片;
外皮纖維質,斷面深紅褐色;新生周皮略顯著,紫紅色;
內皮纖維質,淡紅色,刀削後漸變為淡橘黃色。
幹皮富含樹脂、易燃。
葉先端略鈍形(約30度),黃綠色,向地一側之葉間白粉甚少,
中葉橫斷面盤形,中肋表面凸起,背面凹下,側葉鈍三角形,表面中肋稍隆起。
氣味:芳香,帶辛辣
葉的型態:鱗片狀葉,先端較順,枝條背面的葉間常有白色粉狀物,呈明顯 Y 字形
毬果型態:正球型,直徑約 8~10 公釐,如彈珠大小
種子:種子兩側的薄翅較寬
海拔分布:主要分布在台灣中部以北 1500 ~ 2600 公尺海拔的山區
紅檜
高度:平均 30 ~40 公尺 ,最高可達 60公尺
葉子的外型:紅檜的側葉比較尖,紅檜摸起來會粗粗的。
紅檜的針狀葉會長很久,長到一年兩年之後,都還一直是針狀葉。
樹皮的觸感及形狀:紅檜的樹皮較薄,俗稱「薄皮仔」。
俗稱:薄皮仔、Benihi (日本名)
樹型:樹幹多分枝,基部常向下坡面延生出木板狀溝造樹皮
樹皮:皮薄,略帶紅褐色澤,具淺淺的縱條狀溝裂
葉的型態:鱗片狀葉,先端尖銳,觸感扎手,枝條背面的葉間常不具白色粉狀物
氣味:芳香怡人
毬果型態:橢圓形,長約 8~12公釐,寬約 5~8公釐,如黃豆般大小
種子:種子兩側的薄翅較狹長
海拔分布:主要分布在台灣全島 1300 ~ 2100 公尺山區,在潮濕的北部地區最低海拔分布甚至可降至 700公尺左右
台灣杉
台灣杉(學名: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魯凱語:wa driwru ki Dramare Ka angatu,
意為撞到月亮的樹又稱台灣爺、亞杉等,是一種大型的柏科台灣杉屬植物,為台灣特有種。
歷史:1906年由日本植物學家早田文藏在台灣發表,以台灣之名來命名這個屬。
形態:這個樹種是亞洲最高的樹種之一,可高達90公尺和直徑達3公尺。
台灣杉的故事:最能代表台灣的特產則非「台灣杉」莫屬了!
「台灣杉」是全球唯一以「台灣」當屬名的植物,而「台灣杉」也是台灣最高大的喬木,
傲視群雄,可達90公尺,與銀杏、水杉及世界爺(Sequoia) 等同為世界頂級的古老珍寶,
故有些專家認為台灣杉最好改稱「台灣爺」,以示尊重。
台灣杉、紅檜、台灣肖楠、台灣扁柏、香杉等齊名,合稱省產針葉樹五木(意即是最好之五種)。
幼樹整株粉綠色,枝條平展,左右分枝排成兩列下垂;
葉鑿刺狀,稍成四稜形,長約2公分,有4條白色氣孔帶,堅硬刺人,在枝條上螺旋狀的依序著生。
超過40公尺的大樹深綠色,葉縮短成鱗片狀,長約0.5公分,先端鈍而不刺人。
毬果橢圓形,長約1公分,組成的果鱗薄片狀,果鱗前端圓鈍,整片外表光滑。
樹幹栓皮:淺斜紋
全株枝葉顏色:粉綠(幼株)深綠(老株)
小枝條:下垂(幼株)上舉(老株)
分枝方式:平展枝條兩側排成兩列
葉 莖上排列:螺旋圓柱狀
葉 形狀:稜狀鑿型(幼)鱗片狀(老)
葉 質地:硬而刺手
葉 氣孔帶:幼葉四條白色
葉 腹背之分:無(幼),有(老)
葉 邊緣鋸齒:無
柳杉
枝條稍上舉,螺旋狀隨意分枝,排成圓柱狀。
葉是接近針狀的鑿形,長約1公分,稍柔軟而不刺人,在枝條上螺旋狀的依序著生成條柱狀。
毬果圓球形,長約2-3公分,組成的一片片果鱗盾牌狀,果鱗前端有指頭狀突起,
由毬果基部的5個到頂端的1個,中央也有扁平且常彎曲的突起。
樹幹栓皮:淺縱紋
全株枝葉顏色:綠,常偏淡黃褐
小枝條:上舉
分枝方式:螺旋狀隨意分枝
葉 莖上排列:螺旋圓柱狀
葉 形狀:鑿型
葉 質地:軟而不刺手
葉 氣孔帶:無
葉 腹背之分:無
葉 邊緣鋸齒:無
資訊來源:
瑞意台灣檜木
設計傢俱概念館
www.rerely.com.tw
彰化縣北斗鎮七星里神農路1-10號
電話:04-888-3013
傳真:04-888-3202
E-mail : rarely.log@gmail.com
台灣的針葉樹五木
一 、 「 台 灣 五 木 」 :分布廣及全島,植物學上有特殊意義的五個樹種,
即台灣扁柏、紅檜、台灣杉、台灣肖楠、香杉。
二 、 「 阿 里 山 五 木 」 :此一地區蓄積最豐富的五個樹種,
即台灣扁柏、紅檜、鐵杉、台灣肖楠、華山松。
三 、 「 針 一 級 木 」 :台灣扁柏、紅檜、台灣肖楠、香杉、台灣紅豆杉。
台灣闊葉樹五木
台灣櫸、台灣烏心石、牛樟、樟樹和台灣擦樹,此為「台灣闊葉樹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