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家界歷史

張家界因漢代名臣張良在此地隱居而得名。

今張家界全境秦朝時屬黔中郡慈姑縣,漢屬武陵郡充縣,零陽縣,

三國屬天門郡漊中,臨澧縣地,隋置崇義縣,

唐朝時今全境屬山南道慈利縣,

五代十國時期屬楚國管轄,

宋朝時全境劃歸澧陽郡,

元朝時為澧州路總管府轄。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降慈利州改為大庸縣,隸屬於澧州。

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桑植縣與茅岡土司相繼改土歸流,升澧州為直轄州,

轄安鄉、石門、慈利等四縣,同時廢永定、九溪兩衛,

新設安福縣(今永定、武陵源兩區與慈利、桑植兩縣在當時均屬安福縣)。

 

中華民國五年(1916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歸辰沅道,

之後湖南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之後改為地區)管轄;

而大庸、桑植兩縣則於1949年至1952年屬永順專區管轄,

之後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現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85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覆同意撤大庸撤縣建市,仍隸屬於湘西州管轄,

同年10月16日,縣級大庸市正式成立。1987年3月17日,因核心景區管理權重疊的問題,

湘西州大庸市和常德市慈利縣交界處止馬塌發生「火燒水繞四門事件」,促成了地級大庸市的建立。

1988年5月,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升格為地級市。為此,湖南省的行政區劃重新進行了調整,

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出桑植、大庸二縣市,從常德市分出慈利縣,共同組建地級大庸市,

組建的地級大庸市管轄的區域包括永定、武陵源兩市轄區和慈利、桑植兩縣。

因「大庸」之名遠不及境內所轄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知名度高,

1994年4月4日,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也賦予了城市新的含義

 

地理

張家界因漢代名臣張良在此地隱居而得名。

張家界因旅遊建市,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賦予了張家界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

境內最為重要的景區為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它由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天子山自然保護區、

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楊家界四大景區組成。

 

楊家界風景區

1992年在張家界西北角發現新的景區楊家界。這一新景區總面積3400公頃。

相傳,北宋楊家將圍剿向王天子曾在天子山安營紮寨。

後因戰爭曠日持久,楊家便在此地繁衍後代,使這裡成了「楊家界」。

如今,楊家界還保存有《楊氏族譜》和明清時代的楊家祖墓,

有「六郎灣」、「七郎灣」、「宗保灣」、「天波府」等地名。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四面絕壁,保存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有世界罕見的高山珙桐群落。

天門山文化底蘊深厚,留有大量讚詠天門山的詩詞,更有眾多神聞傳說,被譽爲“張家界之魂”。

山頂天門山寺自唐朝建成以來香火鼎盛,寺外有七級浮屠,掩映於青枝綠葉中,古雅幽清。

善男信女入寺拜佛,撞鍾響徹天際,擊鼓震動山嶽,香煙嫋嫋如雲。

明萬曆年間南嶽僧在此傳經授戒,從此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聞名遐邇,朝山拜佛者達周邊四郡十餘縣,

信士遍及湘西北,天門山因此成爲 “湘西第一神山”。

天門山終年雲霧繚繞,雲海景象變化無窮。

山間溶丘、石芽廣布,奇石秀木及珍禽異獸繁多,更有飛瀑流泉噴湧而出。

天門山兼峰、石、泉、溪、雲、林於一體,

集雄、奇、秀、險、幽於一身,被譽爲空中原始花園。

天門洞、天縫渡仙、五指山、將軍石等是有名的峰林景觀,還有神祕的千佛洞等待你的探奇;

山間的韓家溝則是富蘊滿族風情的村落——

這里久居的幾十戶滿族農家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其在語言、飲食、衣着、居住以及婚慶殯葬等方面的滿族風俗,

是難得的民俗文化旅遊地。

 

天門山古稱嵩梁山。面積2.2平方公里,海拔1518.6,

這裡以發育較齊全的岩溶地貌區别於武陵源的砂岩峰林景觀,是一座四周絕壁的台形孤山。

 

天門山東漢時稱嵩梁山,三國時因山壁洞開一門,吳王孫休認爲是吉祥之兆而更名爲天門山,

並拆武陵郡置天門郡。

天門山是大自然的傑作,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它經歷海相沉積上升爲陸相沉積,形成高山,

並經受億萬年風雨剝蝕,尤以三疊紀燕山運動爲最甚。

白堊紀末,大規模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使天門山進一步抬升,分别被兩條斷層峽穀切爲孤山,

使高山與穀地拉開極大高差,幾公里之内高差達1300多米,

從而造就了天門山孤峰高聳、臨空獨尊的雄偉氣勢。

 

相關傳說:

【八仙塞天門眼】

天門洞右側有一個石柱,它的形狀酷似一位貼着絕壁站立的老人,這就是鬼穀先師的化身石。 

傳說八仙在天門山雲游的時候,覺得天門洞走露了天地靈氣,此地出不了大人物,所以決定把它堵上。

大家各顯神通,合力將一塊大石推向天門洞,眼見那塊巨石飄悠悠地嵌向洞口,

將要密合的時候,卻忽然定在了半空,無論眾人怎樣發力,那石頭也不動分毫。

大家正奇怪,巨石卻飛騰而起,直落到山腳之下。八仙朝天門洞口一望,見鬼穀先師正捋着胡子微笑。

這時,鬼穀先師開口說話了:“眾位仙友,你們游曆凡間,何曾見過這樣接地通天的所在?

這天門洞拔地依天,和合陰陽,正是一處爲天地守神的絕妙門戶,仙風激盪,有利民生啊。

各位要堵上這天地之門,豈不是與天意相違背了嗎?”八仙頓時領悟,於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可是鬼穀先師多了個心眼,怕其他的神仙雲游至此的時候動了和八仙一樣的心思,

於是脱了一竅化身爲石,永遠鎮守天門洞。

 

仙人峰祖師岩腳蹟

  仙人峰在當地的傳說中,是七仙女的化身。

在我們天門山腳下,有個歷史悠久的村莊,叫做董家村,那里就是“天仙配”里董永的家鄉。

孝顺善良的董永感動了天上的七仙女,兩人結爲夫妻,不久又被狠心的玉皇大帝拆散,

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有情有意的七仙女人回到了天宮,

卻在凡間悄悄留下了自己的化身,變爲仙人峰陪伴着董永,保佑着董家村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天,玄武祖師爺興致十分高昂,就跑到七星山去找其他菩薩下棋。

那天對弈十分激烈,許久都未分出勝負。

祖師爺一看急了,這天都快黑了,怎麼還沒戰出個結果來呢?

他們下棋訂的是“贏者上,輸者下”的規矩,直到在場的每個人都上場下了盤棋,

最後那盤的贏家才是真正的贏家。

而正巧當天這最後一盤,就是由祖師爺和另外一位棋藝也蠻高超的菩薩對弈。

正所謂棋逢對手,廝殺的是難分難解啊!

其他看場的菩薩見天黑拉都紛紛散場說不下了,明天再來。

祖師爺就是不肯罷手,這盤棋幾乎都成了經典的殘局了。

正在這時,對弈菩薩的小童來請菩薩回去,說有要事急着要辦。

菩薩不能不走,祖師爺卻拖着不肯走,那菩薩沒法,

只好一揮衣袖,拂亂了那盤殘局,

說:“你要是不願承認這是個平局,那就算你贏好拉。

我真的有事,反正我得走了。

”說罷,起身就走。

祖師爺沒有戰完最後那局棋,也就不算他贏拉,所以心頭甚覺鬱悶。

想想就去天門山上溜溜,散散心吧!

 

想完祖師爺就朝天門山走去,一邊走,一邊還在揣摩着那盤殘局。

他從天門山南麓上山,途中要經過一個叫馬鬃嶺的地方。

那地方中間有一道很寬的峽穀,一般行人都繞道而行,因爲一直想着那盤棋,

祖師爺走到穀口了,也沒注意。

突然,他感覺自己好像一腳懸空,迎面一陣陣陰風撲來,寒氣逼人,那種涼涼的感覺,

讓他突然一個機靈。

因爲心里憋了一肚子的悶氣,正好無處發泄,他便借勢往前狠狠的一躍。

祖師爺這一躍可是非同小可的,那力度真不小,

最後重重的落在了嶺上一塊約 四平方米 的石板上,當時就震的地動山搖。

 

傳說中祖師爺身材魁梧,體形高大,腳板也是驚人的大。

結果就在石板上留下了一雙深數公分,長 一米 左右,寬約 五十公分的大腳印兒。

因了這個傳說,人們就管它叫祖師岩腳蹟。

 

易嘉德天門洞遇仙

清光緒《永定縣鄉土志》上有載,很久以前,有一天,有一個孩童在天門洞口玩耍,

玩累了就靠着洞口的石壁邊躺着休息。

忽然,他覺得自己被一團雲彩托起,慢慢往上升,升到了一個地方,

一下子就停住了。隻見一個白胡子老叟正在整理棋局,見到他出現也不奇怪,

隨手拈起一個白玉棋子就塞到了他的手里,然後朝他揮了一把手,

他就一下子又回到了原來躺臥的地方。

如果不是那顆棋子還真真切切的握在手里,晶瑩剔透,留有餘溫,

就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小孩童就攥着這顆棋子回家了,回家後才發現與他出來玩耍的日子已經過了三日。

這個孩童就是易嘉德,大家也都叫他雲童。後來他大了些,

就跑去山上去學仙術,學成後下山來,便變得非常好酒,幾乎每日必要爛醉一場。

有時候,他在市井中游盪,碰到一些人偶爾問及個人隱私,災禍運道方面的事,他一般都不多言。

而一旦開口,便每言必中,奇准無比。

見過的人都驚呼他爲天仙,後來便不見蹤蹟了。

是去雲游四方,或隱居了山野,還是真的得到成仙了,卻無人得知。

 

【秦始皇趕山填海】

天門山東南方有四十八座馬頭山,相傳是秦始皇趕山填海時座下的四十八疋天馬的化身。

傳說秦始皇在位的時候,有一次到蜀地,也就是現在的四川一帶去巡視,

他看到大片的山脈,忽然突發奇想:“我要是將這里的山分出一部分,填平東海,

我的疆域不就又擴大了嗎?

”於是,秦始皇揮起神鞭,將峨眉山從金頂向下一劈兩半,隨後駕起天馬,

沿着蜀道就將山向東海趕去。

那個時候,我們張家界地區還是一片平原,秦始皇將山趕到這里,感覺有點累了,就停車小憩。

由於他趕山的動靜太大了,早驚動了東海的龍女,龍女當然不肯讓他趕山填海,

搶奪自己的地盤,現在看他睡了,於是趁機偷走了那根神鞭。

鞭子不見了,山自然也就沒法趕了,於是這片從蜀地趕來的山也就隻好長久地留在這里,變成了武陵山脈。

當初劈開的半個金頂,也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的雲夢仙頂。

 

【沙刀溝】

在黃石寨與袁家界之間有一道長長的峽谷將兩山隔開,峽谷中有一條小溪水,

溪水從“天下第一橋”下面淙淙流過,這便是有名的“沙刀溝”。

說到“沙刀溝”的來由。

相傳在很早以前,在袁家界住著婆孫三人:阿公、阿麼和七、八歲的小孫女,

小女孩父母早逝,她從未享受過幸福和快樂。

從小就幫阿公、阿麼擔負起沉重的家務活和體力活,阿公、阿麼對她管得可嚴了,

她每天都得掃地、抹灰、洗衣服、扯豬草,還得去砍柴禾。

一天,小女孩子砍柴回來,阿公和阿麼因為沒有看到小孫女把刀帶回家,

便厲聲地責問她:“鬼丫頭,你把沙刀丟哪去了,找不到,今天就不要回家!

”可憐的小女孩含著眼淚一個人上山尋刀,太陽下山了,天越來越黑了,

樹林中傳來野獸、怪鳥的叫聲,小女孩驚恐地望著四周,她好害怕,可她不敢回家。

她在黑夜中跌跌撞撞地走著,突然一腳踩空,

小女孩從“天下第一橋”掉下了深淵,小姑娘帶著驚駭,帶著恐懼,

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原本屬于她的世界,只有山谷在為她哀慟,只有風兒在為她哭泣。

不知何時,從山谷中飛出一隻小鳥,邊飛邊發出凄涼的哀叫:“公叨叨,婆叨叨,掉把彎刀”,

人們後來把這種鳥叫做“刀刀鳥”。

據說是那小女孩的靈魂轉化而成的,直到現在,

當地人還常常在深夜聽到她的哀叫,有人為紀念落崖的小女孩,

便把這條峽谷起名叫“沙刀溝”,也有叫做“畲刀溝”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羊仔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