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樵高會合歡北峰之行

樵高會 經理 林一男  執行長 林有成

感謝千友登山體育用品社策劃聯誼

C04.JPG

C03.JPG

C02.JPG

C01.JPG

 

鳥居日據時代是白色上面沒有凸頭 民國以後把它漆成紅色 焊接成雙十門 

台灣的日本"神宮"的開始到毀滅 

1901年,神社在台北圓山建成,約52647平方米,名為"台灣神社",這是日本人在台灣建成的第一座神社。 

為方便日本皇族及特使參拜,特別建一座明治橋(今台北中山橋),開辟敕使道路(今台北中山北路)。 

 

2014-07-04 【專文】圓山上的謊言歷史劇場| 民報Taiwan People News 

圓山大飯店曾有不可一世的風光,現在仍以蔣家御廚及蔣宋美齡愛吃的紅豆鬆糕等特色招徠觀光客。 

然若細考圓山近百年來的地景變遷,就會發現有一層又一層的歷史謊言堆疊其上,足令讀史者長歎! 

2002年,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曾在文化界人士的抗議聲中宣布:「在水利影響及文化景觀雙重考量下, 

中山橋將登錄為歷史建物,並在今年防汛期後遷建,易地重現其風華。」 

2014年,十多年過去了,馬英九先生由市長而總統都當到了第二任,當年拆下來的中山橋殘骸共四百五十三塊, 

仍然丟在河邊任由風吹日曬。所謂的「異地重建」,不過是一場被大多數人民遺忘的騙局。 

現在,連當年取代中山橋的中山二橋都已拆除重建,中山橋仍然只能以殘破的屍骨見證當權者說謊的嘴臉。 

然而,這或許是圓山地區歷史上最小的一個謊言。 

 

當初興建明治橋,是為了在交通上配合原建於圓山大飯店現址的「台灣神社」。 

而台灣神社主要是為了祀奉在殖民地神格化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47年4月1日-1895年11月5日)。 

蔣介石率國民黨殘部流亡到台灣後,在台灣神社的舊址蓋了圓山大飯店。 

在下方山腳處則興建了一個充滿謊言的紀念物「太原五百完人塚」。 

今時去看,該處有一座石碑,立碑者「孫立人將軍」的名字有被挖去又補過的痕跡; 

另牆上鑴刻奠基典禮的石板上,「吳國楨」的名字也有相同的情形(如下圖)。 

這就見證了國府來台初期,這一武一文兩大棟樑,一個被軟禁數十年,一個被流放美國老死異鄉的不堪過往。 

石碑上的除名與補名,豈不就是當權者玩弄歷史的斑斑史跡?蔣介石為了怕中共坐大,乃密令日軍不得繳械,

仍需暫時維持秩序,以待國軍之接收。換言之,就是要求日軍繼續拿著槍打共產黨。 

而此一要求獲得日本中國戰區司令官岡村寧次及內蒙陝北戰區司令官根本博的全力配合。 

而日本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則在蘇聯紅軍的壓力下繳械投降。這也是二戰後中國共產黨能順利占領東北地區, 

而國府尚能控治華北的重大原因之一。 

留守太原的山西省主席梁敦厚,戰至最後一刻,自殺殉國,稱其完人應無所愧。 

然而老蔣所褒揚的「太原五百完人」,經現代中國學者的考證,只有四十六人是真的, 

其餘四百多個人名都是誤植、冒充、重覆計算、甚至造假的。 

 

《李敖回憶錄》中有一段寫到:「....閻錫山的許多幹部紛紛自殺於此。 

閻錫山到台灣後,寫『先我而死』四個字追念他們,這四個字,倒寫得頗能傳情。 

國民黨把這些死難者當做『太原五百完人』來紀念,但他們是閻錫山的人,不是國民黨嫡系。 

國民黨嫡系精於逃難,死難非其所長,所以烈士缺貨,很沒面子。」李大師寫的固然不錯, 

但筆下所稱屬於「閻錫山的人」,其實大部分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國人。 

這不知是大師一時不查,還是曲筆避諱掉了?  

「太原五百完人塚」,就建在昔日的「台灣神社」山腳下。 

山頂上原是日本天皇之叔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安魂之地,山底下卻是諸多無名日本軍人以仮面之姿存在的慰靈之所。 

這是歷史的巧合,亦或命運的嘲弄呢?

 

B11.JPG 

B09.JPG

B06.JPG 

B01.JPG

B14.JPG   

A01.JPG

A02.JPG

A03.JPG

A04.JPG

A05.JPG

A07.JPG

A08.JPG

A10.JPG 攝影 張益隆

A09.JPG

A13.JPG

A12.JPG  攝影 張益隆

A14.JPG

A17.JPG 

A16.JPG

A18.JPG

A19.JPG

A21.JPG  

A20.JPG  

落腳清境清晨轉個彎上合歡山,回頭看看清境的山脈,猶如濫葬崗

 

E08.JPG

E11.JPG 

E13.JPG

E17.JPG 攝影 張益隆

E18.JPG

E19.JPG

E20.JPG

E22.JPG

E23.JPG 

E26.JPG 攝影 張益隆

      IMG_1560.JPG

    IMG_1564.JPG

   IMG_1599.JPG 

  IMG_1638.JPG  

E29.JPG

E25.JPG

E30.JPG

E31.JPG

E28.JPG

E36.JPG 攝影 徐秀琴

E36IMG_1597.JPG

IMG_1618.JPG

E38.JPG 

E41.JPG 攝影 林有成

E43.JPG

E47.JPG

E48.JPG

E49.JPG

 

E50.jpg

E51.JPG

E52.JPG

E46.JPG

E45.JPG

E44.JPG

E42.JPG

E53.JPG

E35.jpg  攝影 林有成

IMG_1637.JPG  

E21.JPG

E14.JPG

E10.JPG

E09.JPG

E07.JPG

E06.JPG

E05.JPG

E04.JPG

E03.JPG

E2.JPG

E02.JPG

E01.JPG 

E56.JPG 攝影 徐秀庭

合歡山在日據時代,合歡山一直是濁水溪、立霧溪、大肚溪以及大甲溪源頭的合歡溪與碧綠溪的水源處, 

日本人常聽到當地居民以閩南語稱呼這5道溪流為「五港水」, 

因此就把匯集這5條溪流的高山命名為「五港山」(閩南語發音),但是當地居民根本沒想到日本人會說閩南語, 

反而誤以為是日語發音,於是又硬生生的音譯,把「五港山」翻譯回中文的「合歡山」, 

這樣的誤會卻也替合歡山帶來一個歡樂的名字。到了民國以後,合歡山還曾一度稱為「介壽山」。

 

   佐久間來台當總督之前,就曾參加過1874年著名的石門之役,然其最有名莫過於"太魯閣"之役

  (大正3年,1914年),率軍親征約2萬人,總部就設於石門山山下。  

   二次大戰後,在1945年9月2日、10日、30日分別有三次颱風侵襲當地,導致合歡越嶺道等道路重創,

   該神社亦受損,後於1950年代重新探勘、開鑿中橫公路時被中華民國政府順勢拆除。

   後來當地時任總統的蔣中正在1961年造訪時將地名改為「天祥」,

   不久之後神社舊址豎立了文天祥石像與正氣歌石碑。 

   臺灣總督府在行政改革中,將太魯閣人所居住之全部區域,定名為「研海事業區」。

  「研海」是佐久間左馬太的雅號,猶如佐久間的名字。 

  國民政府自日本人手中接收台灣,並於1950年代將花蓮的「佐久間神社」拆除,

  並將塔比多地名更改為「天祥」。

 

 

  在大正期間共有三次探險隊、測量隊皆以合歡山南方約2000公尺處做為根據地,故稱「合歡山」,

  故根據地即稱為「合歡山根據地」,日後設有「合歡山警官駐在所」。

 

  當時佐久間左馬太率280名測量隊在合歡山工作時傷亡89名,89人全都是平地人,因日本人裝備精良,

  高山症候群對原住民來說沒這回事,探險及測量工作結束後,由南投廳廳長石橋亨組成道路開鑿隊,

  利用原有蕃路加以闢建,再配合炸藥開鑿。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1950年代展開東西橫貫公路興建計畫,分別在宜蘭、霧社各築一條補給線,

  其中霧社支線途經現今所稱的「昆陽」,原本的合歡山駐在所則被昆陽檢查哨取代,

  以做為雪季實行管制交通的入山檢查哨。

 

北合歡山海拔3422公尺,是合歡群峰的最高山,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園區西界的高山之一。

 

東側從中橫公路上的金馬隧道到大禹嶺間,或西側台十四甲公路沿線的合歡山莊至小風口, 

都可清楚看到北合歡山圓潤平緩的獨立山形,其接近山頂的稜線上,豎立一座巨型的反射板, 

這可說是北合歡山的標誌,非常容易辨認。

 

從登山口走到微波反射板約需1.5小時,從微波反射板到山頂則約半小時,全程往返約3.5小時。 

來自東、西兩端的氣流分別沿著溪谷長驅直入,從石門山與石門山北峰之間穿過鑿開一堵岩壁,經常吹著強風, 

曾有小嬌車被吹落險涯事件,這也是小風口之名的由來,即「鬼門關」,現在大家都稱之即「克難關」, 

北峰的登山口就在"小風口"。在我們停車場那位置叫做大風口。 

 

生著一叢造型特殊的玉山圓柏,有曰「北峰名樹」端口現在已峙立看板禁止進入 

應該是不希望遊客太多使得步道植被裸露的情況失控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羊仔頭 的頭像
    羊仔頭

    羊仔頭生活

    羊仔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